Lecture

倉庫講堂

July 20, 2025

#倉庫講堂  #城市動脈  

一條河、一條鐵路,帶給城市與生活在這裡的你我,哪些機會與命運?

臺北記憶倉庫於日本時代屬三井集團的貨物倉庫,位置鄰近大稻埕與淡水河,曾是貨物進出、商業興盛的門戶所在。從河港船隻時代,到鐵道網絡的建構,至今日道路縱橫交錯的城市景觀,交通系統的建設牽引著產業發展、城市轉型與商品的流通,也默默形塑我們的生活節奏與日常樣貌。

#如果臺北曾經有電車

歷史中的「如果」,雖然從未發生,卻讓我們得以重新審視這座城市的選擇與發展。日本時期,臺北曾經完整規劃市街電車系統,電車工程的細節、運輸路線、車型設計,甚至連票價都已訂定,一切看似已經準備就緒,但這場計畫卻最終止步於紙本藍圖,成為與歷史擦身而過的電車。

本場講座,我們邀請《臺灣市街電車夢》作者——楊啟正,從臺北市街電車計畫的歷程出發,分享日本時期對城市交通的政策構想與空間想像。從「未發生的歷史」中,反向讀出臺北城市物流與空間規劃的關鍵抉擇,對照當代的城市發展,重新思考交通規劃如何影響一座城市的節奏與樣貌。

Aug 16, 2025

#倉庫講堂  #城市動脈  

一條河、一條鐵路,帶給城市與生活在這裡的你我,哪些機會與命運?

臺北記憶倉庫於日本時代屬三井集團的貨物倉庫,位置鄰近大稻埕與淡水河,曾是貨物進出、商業興盛的門戶所在。從河港船隻時代,到鐵道網絡的建構,至今日道路縱橫交錯的城市景觀,交通系統的建設牽引著產業發展、城市轉型與商品的流通,也默默形塑我們的生活節奏與日常樣貌。

騎樓下的路與人:臺北街屋與商業景象

當交通的軸線畫過臺北城,街屋與商業也再悄然誕生。在臺北的街頭行走,你是否曾留意那些為你遮風擋雨的亭仔腳、街屋立面的雕飾及抬頭可見的廣告招牌。這些看似平凡的街景,其實源自一百多年前的一場城市現代化的改造與規劃。

從淡水河的水運到鐵路、公路的鋪設,交通的軸線劃過臺北城,不僅帶來了人與物的流動,也牽動著土地的再分配、街道的拓寬與街屋的改建。一條條商業街逐漸成形,城市的脈絡也悄悄被改寫。本場講座邀請到《日式街屋建築:臺北篇》作者—— 黃郁軒,與大家分享臺北城現代化的進程中,街屋的形成歷程與所形塑出的商業空間,以及其背後所反映的運輸動線、商業發展與生活樣貌。

Aug 24, 2025

倉庫講堂  #城市動脈 

一條河、一條鐵路,帶給城市與生活在這裡的你我,哪些機會與命運?臺北記憶倉庫於日本時代屬三井集團的貨物倉庫,位置鄰近大稻埕與淡水河,曾是貨物進出、商業興盛的門戶所在。從河港船隻時代,到鐵道網絡的建構,至今日道路縱橫交錯的城市景觀,交通系統的建設牽引著產業發展、城市轉型與商品的流通,也默默形塑我們的生活節奏與日常樣貌。

#從物流終端看島嶼變遷:百貨公司與臺灣的消費轉型

交通拉近了地與地的距離,物流也拉近了人與人的生活。當交通建設讓商品得以從港口走進城市,我們也得以在同一個空間裡輕鬆買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物品。看似便利的日常,其實是交通與物流系統長期演變的成果。這些系統不只運送貨物,更悄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節奏、消費習慣,甚至整體的文化樣貌。

本場講座特別邀請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——李衣雲 教授,以其著作《實用與娛樂、奢侈與消費:臺灣百貨公司文化的流變》為主軸,與我們分享百貨公司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下誕生?又如何與交通、物流、經濟制度交織,最終影響我們看待商品與「消費」的方式?

Sept 13, 2025

倉庫講堂  #城市動脈 

一條河、一條鐵路,帶給城市與生活在這裡的你我,哪些機會與命運?臺北記憶倉庫於日本時代屬三井集團的貨物倉庫,位置鄰近大稻埕與淡水河,曾是貨物進出、商業興盛的門戶所在。從河港船隻時代,到鐵道網絡的建構,至今日道路縱橫交錯的城市景觀,交通系統的建設牽引著產業發展、城市轉型與商品的流通,也默默形塑我們的生活節奏與日常樣貌。

#移動的力量:交通工具背後的產業脈絡與城市變遷

從牛車到高鐵,再到今天的「24 小時到貨」,貨物從倉庫出發、穿越城市、抵達我們的家,全程不過短短幾小時。但在這個幾乎無感的等待背後,藏著一段橫跨百年的交通與物流演進史。從清代的板輪車、人力車、日本時代的輕便鐵道、縱貫鐵路,到戰後的巴士、公路與高鐵系統,交通工具不斷更新,串聯起的不只是空間距離,更是島嶼內部的產業網絡與生活型態。

本場講座邀請到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——陳家豪 助理教授,以其著作《從臺車到巴士:百年臺灣地方交通演進史》為講座主軸,與大家分享臺灣交通工具的演變歷程,以及各階段交通型態所反映出的產業結構與經濟需求,一同認識時代運作的節奏。

July 6, 2025

倉庫講堂  #城市動脈 

一條河、一條鐵路,帶給城市與生活在這裡的你我,哪些機會與命運?臺北記憶倉庫於日本時代屬三井集團的貨物倉庫,位置鄰近大稻埕與淡水河,曾是貨物進出、商業興盛的門戶所在。從河港船隻時代,到鐵道網絡的建構,至今日道路縱橫交錯的城市景觀,交通系統的建設牽引著產業發展、城市轉型與商品的流通,也默默形塑我們的生活節奏與日常樣貌。

從包裝設計看見商品的流通與文化互動

包裝不只是保護商品的外衣,也是一種視覺語言與文化載體。包裝上的圖案、字體與色彩如何吸引你的目光、激起購買慾望?本場講座邀請到 亞洲大學數媒系講座教授 ——姚村雄,以其著作《圖解台灣製造:日治時期商品包裝設計》為講座主軸,透過糕餅糖果、茶葉、罐頭、菸酒等日常用品的包裝設計,帶我們看見商品與人、產地與市場、設計與文化之間的連結。

June 15, 2025

《城市中的森林》繪本導讀
 
隨著環境意識的提升、生態保育觀念的深化,以及氣候極端化帶來的挑戰,城市森林的重要性日益突顯。它們不僅提供了休閒與療癒的空間,更在生態系統服務中扮演關鍵角色,包含涵養水源、淨化空氣、調節氣候與維護生物多樣性,成為都市不可或缺的一環。 森林的價值也不僅止於生態功能,更是城市文化與歷史的見證。
而我們每天經過的街道、公園,甚至學校旁的樹木,也都肩負著守護城市的任務!
 
本活動以《城市中的森林》繪本為主題,延續《碳尋木時光——從森林到城市》展覽的核心理念,邀請小朋友一起探索都市裡的綠色英雄──城市森林。這些樹木不只提供乘涼的地方和美景,還能幫助我們吸收碳、降溫空氣,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重要力量!
 
邀請你一起透過繪本故事打開好奇心,認識都市樹木的秘密生活!

July 5, 2025

城市中的森林|臺北記憶倉庫樹木調查工作坊
 
隨著環境意識的提升、生態保育觀念的深化,以及氣候極端化帶來的挑戰,城市森林的重要性日益突顯。 樹木的價值也不僅止於生態功能,更是城市文化與歷史的見證。它們不僅提供了休閒與療癒的空間,更在生態系統服務中扮演關鍵角色,包含涵養水源、淨化空氣、調節氣候與維護生物多樣性,成為都市不可或缺的一環。
 
延續本次臺北記憶倉庫展覽「碳尋木時光—從森林到城市」,我們將邀請大家一起在倉庫周邊廣場進行樹木調查,認識這片城市小綠洲的樹木,並測量記錄樹木的狀況,像是觀察樹木的位置、樹種、樹徑、樹高等生長狀況及其環境等。
 
歡迎所有對生態調查、都市綠資源感興趣,不同專業的夥伴加一起來參加!

June 28, 2025

城中漫步:重溫臺北城的舊夢 // 一場走進臺北城市肌理的文化導覽
 
臺北 ——
百年前,隨著淡水河畔的風一同湧進盆地裡的——經濟、文化與許多人的夢,在這座新興城池裡開始發芽。隨著1887年臺灣建省,臺北成為全島的核心,歷經日本時代的變化逐步變成現代化城市,再至戰後被接收後與重建,在時光的浪花掏洗之下,擁有了今日的輪廓。
 
而我們當今所熟知的城中區一帶,即可稱為過去時代浪潮裡臺北城的心臟——在這裡,政治與經濟交錯、傳統與現代並陳,有護城河環境、五座城門對應各要道、商賈雲集的街巷、進出口的貿易中樞、建築裡摩登的指標……隨著城牆拆除、取而代之的三線道路、西區門戶計畫等等,臺北的街景在時代變遷下,紀錄著不同政權的多重記憶,時至今日,有些已被新式建築取代,但仍然留有許多不同時代的特色建築,矗立於城市一角,繼續守護著臺北。
 
在這一場走讀活動中,我們將從「臺北記憶倉庫」出發,由專業導覽老師帶領,穿梭舊城區2.5公里的文化軸線,帶你聽見歷史的聲音、看見今昔交錯的城市樣貌。
一起用雙腳走過城市裡的時光,一起聆聽臺北的回聲吧!